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为测定某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大理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四份样品分别加入稀盐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取样品质量 | 10 | 10 | 10 | 10 |
取稀盐酸的质量 | 25 | 50 | 75 | 100 |
产生气体质量 | 1.1 | m | 3.3 | 3.3 |
(1)表格中的m= g。
(2)测定前先将大理石捣碎的目的是 。
(3)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2.2;通过增加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75%
【解析】
(1)第一份中加入25.0g稀盐酸放出1.1g二氧化碳气体,第三份加入75.0g稀盐酸放出3.3g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每25.0g稀盐酸完全反应就放出1.1g气体,所以第2份中加入50.0g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2.2g气体;
(2)测定前先将大理石捣碎的目的是通过增加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3)由表格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7.5g,
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题目】工业上制取烧碱的方法之一是电解食盐水法,在生成烧碱的同时还在两电极上产生两种气体(经检验均不是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在化工商店购得某品牌的烧碱样品,准备用于化学实验。当将其配制成溶液时,小刚同学观察包装袋标签发现了问题:根据生产日期,这包烧碱存放时间较长,会不会变质呢?于是对这包烧碱进行如下探究:
(一)这包烧碱含有什么成分?
(1)打开后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粉末,初步判断已经变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刚同学猜想:该包烧碱的成分可能是NaOH和Na2CO3、也可能完全是Na2CO3;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完全溶于水,加足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Na2CO3 |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____试液 | __________________ | 还含有NaOH |
反思1:小红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提出个人质疑:化学反应中的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电解食盐水法制得的烧碱中往往会含有_____________杂质(填化学式)。所以需要进行再探究;
另取上述实验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硝酸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说明小红的质疑是正确的。
反思2:小亮认为,小红的实验设计有缺陷,要想证明其结论是正确的.需要对上述实验探究作一改进后,才能得出小红质疑是正确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含量测定
a.取样品mg放入如图装置中加水完全溶解,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为m1g;
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待反应停止再称量为m2g;
c.逐滴向上述反应后容器中加入M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d.将上述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质量为m3g。
e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试完成下列问题:
(1)M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2)利用沉淀物的质量(m3g)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沉淀未洗涤,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题目】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_____。(填序号)
A 气体分子个数增多了
B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C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
D 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2)金属钠、镁化学性质有区别的原因是_____。
(3)A、B、C、D分别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物质 | B | C | D | 图例 |
微观示意图 |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A+2B=C+2D,则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的化学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