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X、Y、Z、E、R 五种常见化合物中,Y、E 为状态不同的两种氧化物,X、Z、R 为另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均能相互反应,已知 X、R 反应有气泡产生
(1)写出 Y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 X 与 Z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CO2(或SO2)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 Ba(OH)2=BaCO3↓+2KOH,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X、Y、Z、E、R 五种常见化合物中,Y、E 为状态不同的两种氧化物,X、Z、R 为另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Z、R 分别为酸、碱、盐中的一种,因为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均能相互反应,常见的酸、碱、盐中,能跟氧化物反应的一般是两种情况,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Z、R 分别为酸、碱中的一种,题中已知 X、R 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可判断R是酸,如果R是碱,X就必须是铵盐,但如果X是铵盐,酸只能跟含碳酸根离子的铵盐反应,但同时有气泡生成,不符合题意,所以R是酸,Z是可溶性碱,X是可溶性碳酸盐,因为Z是可溶性碱,所以Y为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因为R是酸,所以E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是气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是固态,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Z是可溶性碱,能跟可溶性碱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且不是固态的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因此Y的化学式为:CO2(或SO2);
(2)因为X是可溶性碳酸盐, Z是可溶性碱,因此X 与 Z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 Ba(OH)2=BaCO3↓+2KOH,合理即可)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示 | |||||
生锈时间 | 8min | 较长时间不生锈 | 5min | 3min | 1min |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____(填“慢”或“快”);在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
②碱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该实验装置的一个缺陷:_____。
(3)A中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___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 | 装置B的质量/g | 装置C的质量/g | |
反应前 | 23.2 | 232.4 | 198.2 |
充分反应后 | 11.2 | 239.6 | 211.4 |
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_____。
(5)若缺少D装置,x:y的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小组同学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6)回答下列问题:
①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