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NaOH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求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酸碱恰好中和 4 4.9g

【解析】(1)图中A点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10%=4g;

(3)设石油产品中硫酸的质量为x

2 NaOH+ H2SO4= 2H2O+ Na2SO4

80 98

4g x

=解得x=4.9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后烧杯中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后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_____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1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思应用)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____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题目】乙二酸俗称草酸,各种植物都含有草酸,其中以菠菜、茶叶中含量最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的组成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草酸是一种有机酸。

2)草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能生成三种化合物。

(实验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取草酸隔绝空气加热,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先通入A装置,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再通入B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草酸分解有____和水生成,从而推断出草酸中含有___元素。

2)小明认为AB装置颠倒顺序不会影响验证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原因_______

3)小红根据草酸的组成元素及查阅资料的内容,猜想草酸分解也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于是继续探究。小红将B装置中导出的气体通入CD装置,其中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再依次通过EF装置,发现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了她的猜想,则E装置中黑色粉末的化学式为_____

(实验结论)最终同学们得出了草酸的组成元素。

(拓展延伸)

1)装置F处点燃尾气的原因是_______

2)研究物质组成的常用方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不变的原则,考虑被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