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B | 分离木炭和金刚石的混合物 | 用磁铁吸引 |
C | 区分Fe粉和Cu粉 | 分别向两种粉末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
D | 鉴别H2O和H2O2溶液 | 观察颜色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澄清的石灰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从而除去二氧化碳。而实验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A做法错误;
B、木炭和金刚石都不具有磁性,无法被磁铁吸引。故B做法错误;
C、分别向两种粉末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铁和稀硫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铜不会和稀硫酸反应。通过现象的不同能够区分出来两种粉末。故C做法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无色液体。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判断出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D做法错误。
故选C。
【题目】阿司匹林泡腾片是一种白色片状固体,含有可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的固体酸,属于内服的非处方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将阿司匹林泡腾片放入足量的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得到白色固体甲和无色澄清滤液乙。如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甲中含有什么物质?
(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少量固体甲样品于试管内,向试管内滴加碘酒溶液 | 样品呈现蓝色 | 固体甲中含有_____ |
② | _____ | _____ | 固体甲中含有碳酸盐。 |
(提出新问题)固体甲中的碳酸盐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含有碳酸钠;猜想二:含有碳酸钙;猜想三:含有碳酸钡;(信息:钡离子对人体有害)
(收集证据)(1)小飞同学认为猜想一错误的原因是_____;
(2)小琴同学认为猜想三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得出结论)小王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含Ca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会产生砖红色火焰”,利用这一性质,小王经过一系列实验后确定固体甲中的碳酸盐是碳酸钙。
(反思交流)回忆起“将阿司匹林泡腾片放入足量的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一现象,小组同学认为产生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若向无色澄清滤液乙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
【题目】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____)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点燃红磷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
C | 检验二氧化碳 | 把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
D | 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集气瓶炸裂 | _____ |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试液,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会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 若_____ | 稀盐酸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一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填序号)。
A pH试纸 B 铜 C 碳酸钠 D 硫酸铜
【题目】不锈钢材料中含有金属铬(Cr)。铬与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l Cr(H)Cu。铬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金属铬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铬的化合物,硫酸亚铬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根据所学知识,请预测金属铬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药品是:大小相同的铬、铝、铜三种金属片各几片(用砂纸打磨光亮)、硫酸铝溶液、FeSO4溶液、CuSO4溶液、稀硫酸。
预测 | 预测的依据 |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①金属铬能够与A反应,A为_____。 | 在活动性顺序中:Cr>H | 取一片铬于试管中,加入适量A,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
②金属铬能够与B反应,B为_____溶液。 | _____, | 取一片铬于试管中,加人适量的B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