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 t2℃时,M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
C. N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低至t1℃时,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D. 阴影部分各点(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要指明温度,选项错误;
B、t2℃时没有确定两种溶液的状态,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选项错误;
C、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N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低至t1℃时,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由于阴影部分在M的溶解度曲线上方,在N的溶解度曲线下方,所以阴影部分各点(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兴趣小组借助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钉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20mL,导管截面积约为1cm2,充分反应后,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4.1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现对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作如下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酸碱度;
假设二:NaC1溶液的浓度;
请你再提出一种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假设三:_____。
(实验探究)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控制铁钉用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表实验数据:
pH | 2.0 | 5.5 | 6.0 | 6.5 | 7.0 | 8.0 |
液柱高度(cm) | 0 | 0.6 | 4.1 | 4.1 | 4.1 | 4.1 |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 3.0 | 3.0 | 5.1 | 5.3 | 15.6 | 17.5 |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