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乙是单质,丙、丁都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7×(16×2)]=60:224,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C。
【题目】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测量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 | 反应物 | 催化剂 | 温度 | 氧气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
① | 10mL10%H2O2溶液 | 无 | 25°C | Ⅳ |
② | 10mL20%H2O2溶液 | 无 | 25°C | Ⅲ |
③ | 10mL20%H2O2溶液 | 无 | 40°C | Ⅱ |
④ | 10mL20%H2O2溶液 | 1~2滴饱和FeCl3溶液 | 40°C | Ⅰ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H2O2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 。
(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4)请在图A中画出实验①测量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曲线Ⅳ___。
【题目】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②4Na+O2=2Na2O;③Na2O+H2O=2NaOH;④2Na+2H2O=2NaOH+H2↑;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 有黑色不溶物 | 猜想____正确 |
(2) |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 _____ | 猜想三正确 |
(3) | 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