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第Ⅰ部分: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色;
(2)如图1,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_____;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_____,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
第Ⅱ部分: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物(能与盐酸反应)。如图2为铝碳酸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兴趣小组对该药物开展如下探究。
(1)该药物抗酸作用的探究
资料表明,铝碳酸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lMg(OH)3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①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该物质中含有Al3+、Mg2+、OH﹣和。结合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该药物起抗酸作用(降低胃液酸性)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服用方法的探究
该抗酸药为什么要求“嚼碎后服用”?小红猜想可能是“对于相同质量的药片,嚼碎后服用,将消耗更多的胃酸”,小明则认为“嚼碎后药物将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快”。
①显然,小红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
②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1)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2)将一片完整的药片研碎后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对比实验1和实验2,小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证明了他的猜想正确。
(3)主要成分含量的探究:兴趣小组取6片药片粉碎后放入试管中,向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0.88g。试通过计算,每片药物中含有AlMg(OH)3CO3的质量是多少?____(结果保留到0.1)(已知:药物所含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AlMg(OH)3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答案】蓝 吸附有色物质 引流 利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 易挥发 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导致液滴飞溅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OH﹣ 相同质量的药片消耗的胃酸质量相等 实验2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实验1中的快 0.5g
【解析】
第Ⅰ部分: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有色物质;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利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说明溶液呈碱性,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蒸发该滤液可以除去过量的盐酸,是因为盐酸具有易挥发的性质;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导致液滴飞溅。
第Ⅱ部分:(1)①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②该物质中含有Al3+、Mg2+、OH﹣和。其中OH﹣、
可与H+反应,氢氧根离子能和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成水,碳酸根离子能和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药物嚼碎前后质量不会改变,相同质量的药片消耗的胃酸质量相等。
②如实验2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实验1中的快,则证明“嚼碎后药物将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快”。
(3)设每片药物中含有AlMg(OH)3CO3的质量为x,
x=0.54g0.5g,
答:每片药物中含有AlMg(OH)3CO3的质量是0.5g。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