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
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若实验室欲用上述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在B、C之间连接上 装置___。(填序号,下同)
④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CH4)气体,应选用的发 生装置是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标签如图),同学们对该 溶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小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_____。 | 猜想①正确。 |
探究二:同学们取少量M溶液与碳酸钠溶液进行反应,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 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写出碳酸钠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探究三:过滤后澄清滤液中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BaCl2溶液,B中加入___溶液。 |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
_____ | “猜想三”成立 |
【答案】锥形瓶 E A 红 Ca(OH)2和NaOH Na2CO3 若A中不产生白色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 若A、B都不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
①仪器X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O2的原理是利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实验室欲用图中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在B、C之间连接上干燥气体的装置,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则可以连接的装置是装置E。
④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CH4)气体,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
(2)探究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小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根据探究一实验操作滴加酚酞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猜想①正确,且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可得:
①是,②是CaCl2。
实验操作: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猜想①正确。
探究二:同学们取少量M溶液与碳酸钠溶液进行反应,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碳酸钠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三:过滤后澄清滤液中有哪些溶质?
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可以做出猜想,碳酸钠过量、碳酸钠不足,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三种情况,则有: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OH和Na2CO3;
猜想二:Ca(OH)2和NaOH;
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加入BaCl2溶液验证有无Na2CO3,通过加入Na2CO3溶液验证有无;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B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猜想一”成立;
若A中不产生白色沉淀,B中产生沉淀,“猜想二”成立;
若A、B都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题目】下列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相关内容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数轴表示 | B.化学巨匠及杰出贡献 |
① ② | ①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②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盐法 |
C.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 D.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②CO还原CuO——先加热后通入CO | ①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②缺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A.AB.BC.CD.D
【题目】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道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粉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1+2NaOH+2H2O=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______ |
②将适量白色固体颗粒放人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发烫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②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另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和______ |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分别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 |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____ |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 | 火焰颜色为____ |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填一条即可)。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