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
(3)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_____;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_____;
【答案】
【解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
(1)2H2+O22H2O;
(2)C+O2CO2;
(3)Fe+CuSO4═FeSO4+Cu;
(4)Fe2O3+3CO2Fe+3CO2。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张同学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如图A,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横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根据现象说明:_____。
实验二:如图B,向焰心斜插入一根细玻璃管,在玻璃管上口点燃,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的性质是_____(写一点)。
继续探究,焰心处的气体物质是什么?
(资料)蜡烛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使表面烧黑的热铜丝变红。
(实验探究)
猜想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假设A:焰心气体是CO2; | 将焰心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 | 假设A不成立 |
假设B:焰心气体是_____; | 用表面烧黑的热铜迅速插入图B细玻璃管中 | 表面烧黑的热铜丝变红 | _____ |
假设C: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气 | (1)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2)取下细玻璃管,打开湿冷毛巾 | (1)_____; (2)_____。 | 假设C成立 |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的强;
信息②: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会产生一种白色固体以及二氧化碳和水,而Na2CO3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实验一:充分加热后,A、B两个烧杯中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二: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 3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 加热 B 用pH试纸测碱性强弱 C 滴加稀盐酸
(实验反思)
(3)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____。
(4)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
(5)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注意:若答对(实验拓展)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拓展)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 NaHCO 3后的白色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并完成如表。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I |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振荡、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物含Na2CO3 |
Ⅱ | 少量操作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 | _____ | 产物不含NaOH |
【题目】实验室常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小王同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二氧化锰的形状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反应温度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王同学用8ml 3%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应进行10s时,H2O2有剩余):
实验编号 | 温度/℃ | 二氧化锰的形状(均取0.1g) | 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时间均为10s) |
① | 20 | 块状 | a |
② | 20 | 粉末状 | b |
③ | 30 | 块状 | c |
④ | 30 | 粉末状 | d |
(1)欲探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__和_____(填“a”“b”“c”或“d”)的大小;若粉末状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那么_____>_____(填“a”“b”“c”或“d”)。
(2)其他条件相同,双氧水浓度可能会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
(3)小王同学还使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他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曲线的斜率代表征催化反应的速半),请你观察图示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__。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