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请在连线正确的横线上打“√”,连线错误的括号内打“×”
(1)2Na﹣两个钠离子_____;
(2)Mg2+一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_____;
(3)氧化钡中钡元素化合价为正2价_____;
(4)H2O﹣两个氢原子_____。
【答案】×; √; √; ×。
【解析】
(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钠原子的个数为2。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Mg2+中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氧化钡中钡元素化合价为正2价。
(4)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为了检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进行实验测定。已知,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丁 | |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0 | 30.0 | 45.0 | 50.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6.0 | 4.0 | 2.0 | 2.0 |
请回答:
⑴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⑵10.0 g样品与45.0 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有剩余_______(填“是”或“否”);
⑶10.0 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题目】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_____。
【题目】市场上的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03),替代了 原来的碘化钾(KI),因为碘化钾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02的反应,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
①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②部分酸、碱、盐通常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盐酸中存在H+和Cl-。
(进行实验)
实验1将不同浓度的KI溶液置于纯氧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 |
① 2mL0.15% KI 溶液 +5滴淀粉液 | 无明显变化 | |
②2mL 1.5% KI 溶液 +5滴淀粉液 | 溶液变蓝 | |
③2mL 15% KI溶液+5 滴淀粉液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 深 |
实验2将相同浓度的KI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后置于纯氧中,5分钟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 | |
④ 2mL 15% KI溶液+5 滴淀粉液+2mL蒸 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⑤2mL 15% KI溶液+5 滴淀粉液+2mL1%盐 酸 | 溶液变蓝 | |
⑥2mL15% KI溶液+5 滴淀粉液+2 mL 10% 盐酸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⑤ 深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⑤和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KI在盐酸的作用下与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I+02+4HCI=4KCI+2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④中加2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实验⑤中2mL10%盐酸替换成2mL10%NaCl溶液,5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