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面是对硫酸的性质、制取、用途等方面的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探究一)硫酸的性质
(1)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
①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___。
②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1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a的作用是___。
③兴趣小组把98%的浓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溶液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小烧杯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2.由图2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_____(写两点)。
(2)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如图3将适量的稀硫酸分别加入A~E的五只烧杯中。
①有产生气泡的是___(填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___。
②能证明C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
(3)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___。
(探究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1)接触室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依据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 催化剂能够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产量
C 吸收塔中得到的产品为混合物 D 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3)接触室中的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5所示。催化剂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见图6.在实际生产中,SO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和450℃(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SO2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探究三)探究某黄铁矿中FeS2的含量。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4FeS2 +11O2 2Fe2O3+8SO2
②Na2SO3 +H2O2 =Na2SO4 +H2O
(实验探究)
Ⅰ称取1.60g黄铁矿样品放入如图7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完全反应。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图8处理
(问题讨论)
(1)I中装置甲瓶内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II中滤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有___。
(含量测定)
(2)II中最终得到的4.66g固体是___(填化学式)。
(3)计算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___。(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反思)
(4)如果缺少甲装置,则最终测得FeS2的质量分数将会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5)如何证明II中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请简要写出操作方法及现象)___。
【答案】小木棍变黑 浓硫酸 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浓硫酸和一定浓度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浓硫酸比稀硫酸的吸水能力强 BD E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表面除锈,制化肥、农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 2SO2+O22SO3 ACD 不选B点,因为压强越大,对设备和能耗的要求也大 不选C点,因为温度越低,催化剂的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会变慢 吸收空气中的CO2 NaCl、BaCl2和NaOH BaSO4 75% 偏大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出现,则BaCl2溶液已过量
【解析】
[探究一]硫酸的性质
(1)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
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小木棍变黑。故填:小木棍变黑
②浓硫酸的稀释,是将酸加入到水里去,并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根据浓硫酸稀释过程图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a是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故填:浓硫酸;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③根据图2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有:浓硫酸和一定浓度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比稀硫酸的吸水能力强; 故填:浓硫酸和一定浓度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比稀硫酸的吸水能力强;
(2)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A.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B.镁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C.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D.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钠、二氧化碳和水;E.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盐酸。
①有产生气泡的是BD;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E。故填:BD;E
②能证明C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3)稀硫酸的用途有金属表面除锈,制化肥、农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故填:金属表面除锈,制化肥、农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
[探究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1)接触室中根据流程图可知,通入的SO2和O2 发生反应后生成了SO3 ,SO3进入了吸收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填:2SO2+O2
2SO3
(2)A 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使空气与硫铁矿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故符合题意;
B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够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产量,故不符合题意;
C 吸收塔中得到的产品为高浓度的硫酸,但仍有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 黄铁矿中,含有铁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含铁的矿渣,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符合题意;故填:ACD
(3)根据接触室中的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示。催化剂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图示。在实际生产中,SO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和450℃(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SO2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不选B点,因为压强越大,对设备和能耗的要求也大;不选C点,因为温度越低,催化剂的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会变慢。
[探究三]探究某黄铁矿中FeS2的含量。
[问题讨论]
(1)I中装置甲瓶内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后面实验产生影响。故填:吸收空气中的CO2
II中由流程图分析可得,由于乙瓶中的氢氧化钠过量,故乙瓶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SO3,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把亚硫酸钠转化为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滤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有NaCl、BaCl2和NaOH。故填:NaCl、BaCl2和NaOH
[含量测定]
(2)II中滤渣为硫酸钡,最终得到的4.66g固体是BaSO4。故填:BaSO4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元素转化等量关系如下,设黄铁矿FeS2的质量为x。
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故填:75%
[交流反思]
(4)甲装置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如果缺少甲装置,乙装置里会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使得产生的沉淀质量增大,导致最终测得FeS2的质量分数将会偏大。故填:偏大
(5)证明II中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出现,则BaCl2溶液已过量。故填: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出现,则BaCl2溶液已过量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 S/g | NH4Cl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60.2 |
Na2SO4 | 9.6 | 20.2 | 40.8 | 48.4 | 47.5 | 47.0 |
A. 甲为NH4Cl
B. t3℃应介于30℃~40℃
C.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一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