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生理盐水 B.医用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D.医用酒精
(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________
②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现有氯化钠和硝酸钾各40g ,30℃时,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溶质名称), 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④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4)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 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
【答案】煮沸 【答题空2】ACD 【答题空4】24 氯化钠 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 在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答题空8】3FeO + H2O Fe3O4 + H2 ↑ 氢气、氧气
【解析】
(1)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固体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2)A.生理盐水中的溶剂为水,选项正确;
B.医用碘酒中的溶剂为酒精,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剂为水,选项正确;
D.医用酒精中的溶剂也是水,选项正确,故填ACD,
(3)①由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大,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画为:。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约在2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故填24。
③由表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所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故填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
④该句话的含义是在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故填在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4)①反应Ⅱ的反应是氧化亚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FeO + H2O Fe3O4 + H2 ↑;
②由图分析可知,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氢气和氧气,故填氢气、氧气。
【题目】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1)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② 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 固体无明显现象 |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_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
(4)CO2的作用是______。
【题目】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气体研究如下:
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1)写出A图中有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
(3)在化学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用图D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将石灰石放在铜丝网中,该实验说明了铜____(填“能”或“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氧气的收集研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①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
②如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该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③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SO2比CO2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实验二:已知镁条可以在CO2中剧列燃烧: 2Mg+CO2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
(2)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①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