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乐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可燃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碳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有氧气参与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A错误;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故B错误;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C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条件有氧气参加,故D错误。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环保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丙三个厂排出的废水进行探究,得知三个厂的废水中分别含有Na2CO3、NaOH、HCl中的任意一种,经实验获悉,a点的废水pH=3,甲厂废水流经b点,与乙厂废水相遇时,无明显现象,乙厂“排出的废水中溶质为_____。取少量处理池中废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处理池中水样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Ⅰ. NaCl、NaOH、Na2CO3 Ⅱ. NaCl、Na2CO3Ⅲ. NaCl、NaOH、HCl
小明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活动一 | 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观察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Ⅱ正确 |
活动二 |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 | 白色沉淀 | 猜想I正确 |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_____ |
[反思评价]
(1)小明同学认为活动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活动二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为了防止水体污染,请你对废水的综合利用提出一点合理化建议:_____(写一条)。
【题目】有一瓶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红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
(3)继续缓缓通入一氧化碳,点燃酒精喷灯,使反应充分进行。
(4)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讨论交流)
(1)反应前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熄灭酒精喷灯前应先断开装置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装置B后还需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2)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确定该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组成。
(1)硬质玻璃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仍有红色固体剩余。
(定量分析)上述实验中,测得某些实验数据如下表。请通过计算进一步确定该红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 | 红色粉末的质量 | 8.0g |
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 64.6g | |
反应后 | 硬质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 | 70.8g |
(拓展探究)将上述实验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研磨成粉末。
(1)取少量粉末于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取少量粉末于另一个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为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