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步骤一 |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__成立 |
步骤二 |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上述步骤一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步骤二中根据酚酞试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___(填字母)。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中①BaCl2溶液、②Ca( 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2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试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答案】 一 使样品中的Na2CO3完全反应 C ③④ (或 或 )
【解析】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碳酸钠存在。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将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过滤,则滤液中无碳酸钠,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氢氧化钠存在,即溶液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一成立。
滴加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样品中的Na2CO3完全反应,防止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步骤二中根据酚酞试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故选C。
[实验反思]
(1)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不能产生碱性物质。①BaCl2+Na2CO3=BaCO3↓+2NaCl,没有产生碱性物质,可代替CaCl2溶液;②Ca(NO3)2 +Na2CO3 =CaCO3↓+ 2NaNO3,没有产生碱性物质,可代替CaCl2溶液;③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生了碱性物质,不可代替CaCl2溶液;④ Na2CO3+Ba(OH)2=BaCO3↓+2NaOH,产生了碱性物质,不可代替CaCl2溶液。故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2溶液的是③④。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试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是利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其它离子结合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或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可用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或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或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或)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 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物质 | 甲 | BaCl2 | CO2 | H2 | Fe |
乙 | Na2CO3 | NaOH | O2 | HCI | |
丙 | H2SO4 | CaCl2 | CuO | CuSO4 | |
丁 | Ca(OH)2 | AgNO3 | CO | NaOH |
A.AB.BC.CD.D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 胆矾,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有____(选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它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④ | 1.2 g | 无其他物质 | |
⑤ | 1.2 g | CuO 0.5 g | |
⑥ | 1.2 g | MnO2 0.5 g |
(3)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
(4)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A、B之间的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
(5)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还需补做如下两项实验:
a ____(描述操作过程及目的);
b证明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