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C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将t2°C时物质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
D.t1°C时,等质量的A、B、C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顺序为A=C>B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C时,物质C的溶解度为25g,故t1°C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质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2°C时物质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A、B还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t1°C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t1°C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C时,C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C时,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2°C时,C的溶解度小于t1°C时,A的溶解度,故t1°C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将t2°C时物质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1°C时,溶解度:B>A=C,故t1°C时,将等质量的A、B、C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A=C>B,故该温度下,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顺序为A=C>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 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另外的药品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酚酞溶液 | _____ | 酚酞溶液不能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出来 |
2 |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溶液 | 盛有①溶液的试管中_____;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①瓶溶液为Na2CO3 |
3 |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溶液 | 盛有②溶液的试管中:_____;盛有③溶液的试管中:_____ | ②瓶溶液为_____ ③瓶溶液为Ca(OH)2 |
【题目】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0.12 | x | 0.36 | 0.4 | y |
(1)上表中x=_______、y=__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