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答案】D
【解析】
A、通过图像分析可知,高锰酸钾受热立即产生氧气,而氯酸钾需要受热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所以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A不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拐点”表示反应结束,反应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故B不正确;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做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C不正确;
D、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用氯酸钾为原料。因为质量相同的二者,氯酸钾获得的氧气的质量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
(3)写出实验3中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
(6)用图装置测量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后产生O2的体积,实验时应_____(选填“气泡连续均匀”或“刚有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①以下是用该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使之相平
B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②若实验结束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液面,要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填操作方法)。
③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实验(氯酸钾未完全分解),他测得剩余物质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锰元素质量分数11.0%,钾元素的质量分数39.0%,请问剩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A 10.5% B 14.5% C 25.5% D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