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B.将烧杯中的两种物质混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纸不脱落,验证大气压与水深度的关系

D.验电器金属箔张开,验证异种电荷相斥

【答案】B

【解析】

A、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无法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应缺少一个对比实验,增加一个试管,将一个铁钉放置在盛有水的试管中,使其部分漏出水面;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C、纸不脱落,说明水杯中的压强很小,大气压可以拖住水杯中的水,不能验证大气压与水深度的关系;故选项错误;

D、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可以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就这两种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过程中,甲、乙两支试管中都观察到了明显现象。其中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甲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NaOH溶液,小气球变大。据此现象,小明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组同学通过C颈用注射器继续加入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变大的气球又变小了,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三:

[提出问题]探究一中反应后的丙试管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取适量丙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丁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确定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判断所加入的BaCl2溶液已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拓展交流]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致病;如图所示是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pH的关系。欲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下列物质中最适合被施用于稻田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硫酸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稀盐酸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观察到 B 烧杯中出现___________ 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其理由是________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同学们对 B 烧杯中上层溶液里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B 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2SO4

乙同学猜想:Na2SO4、NaOH

丙同学猜想:NaOH 、Ba(OH) 2

丁同学猜想:Na2SO4、H2SO4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 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猜想正确。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实验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结合甲同学实验确定了溶液中溶质为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同学们根据探究结果合理的处理了废液。

【反思与总结】

a.通过甲同学实验可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_______ 即可;

b.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可溶于水的反应物及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