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还有铁和生成的CuCl2的反应,即③Fe+CuCl2═FeCl2+Cu。
由于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而CuCl2可能被铁完全置换,也可能有剩余,故选A。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本题中考查的是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因此尤其要熟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4溶液
有气泡产生。
 “▲”
 “▲”
Al2(SO4)3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
 “▲”
Fe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
Cu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