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图12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 mL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或量水时仰视读数) ④①③⑤②(或③④①⑤②)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或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氢氧化钠质量∶100g×10%=10g 水体积∶﹙100g-10g﹚÷1g/ml=90ml。(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100mL量筒,根据就近原则。(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或量水时仰视读数)。(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点睛∶量筒应根据就近原则选取量程,读数应平视;天平应左物右码;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
【题目】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I.铁的应用
(1)下列铁制品的利用与金属导热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铁钳 B.铁锅 C.刀具
(2)“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
II.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____________。
Ⅲ.铁的活动性探究
现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①只有Zn(NO3)2
②有Zn(NO3)2、AgNO3
③有Zn(NO3)2、Cu(NO3)2
④有Zn(NO3)2、Cu(NO3)2、AgNO3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如表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符合猜想__, 固体B中的金属成分有________种. |
Ⅳ.生铁中铁含量的测定
某课外兴趣小组测定生铁(含杂质的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取样品质量(g)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取稀硫酸质量(g) | 5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2 | a | 0.6 | 0.8 | 0.9 |
(1)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
(2)第5次实验结束后,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
(4)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题目】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从上往下读数增大
Ⅰ. 实验步骤
(1)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图1装置管B中加适量的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带刻度玻璃管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带管B内液面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刻度玻璃管内视数V0。
(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是_________,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A内视数V1(如图3所示)。
(4)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管B内视数V2。
Ⅱ. 数据记录与处理
(5)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V0/mL | V1/mL | V2/mL | V(O2)/ mL | V(空气)/ mL | 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数值列式即可) |
1.87 | 8.02 | 31.60 | ① ___ | ②____ | ③ ______ |
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
Ⅲ. 实验评价
(6)与教材实验(如下图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