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填序号),指出该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_______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的装置应选(填序号)_______

【答案】试管 A 没有棉花团 AC

【解析】

1)仪器①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选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收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根据反应的快慢判断两者的活动性强弱。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芳将一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一定量的盐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 ,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①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②一种金属加入到两种活动性均比它弱的金属化合物溶液的混合液中,会先置出最弱的金属。再置换出第二种金属。该金属会先和最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_;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___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

3)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填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或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一点即可)_____

(拓展延伸)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 ,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为继续研究另一种金属锌的化学性质,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种;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d点得到的固体的成分为_____

【题目】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

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II.KOH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II.K2CO3与稀疏酸的反应与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类似。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小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因为有可能是反应乙生成的KOH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2]按图①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2)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3]按图②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图①图②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3)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率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对此,它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速率慢、气泡少可能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速率慢、气泡少可能与的质量有关。

(进行实验)

根据图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用26mg5mL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乙图1

实验2:用5mL 1.5%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乙图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欲得出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这一结论,需要对比______。(简要的写出实验设想)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多种物质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探究)

实验证明,溶液也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他们的理由是______

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溶液中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硫酸铜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3)(反思与评价)

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12制取氧气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度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利用图甲装置不能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其理由是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