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乙物质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g。
(2)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30g甲物质和乙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4)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要提纯甲物质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5)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乙(填“>”或“<”或“=”)。
【答案】50 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乙 降温结晶 =
【解析】
(1)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乙物质溶解度是50g。
(2)图中P点是甲物质和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P点的意义是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9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形成饱和溶液,50g水中所能溶解的甲和乙的质量分别为45g、25g,则将30g甲物质和乙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要提纯甲物质应进行降温结晶。
(5)如图所示,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从t2℃降温至t1℃,两种物质均为饱和溶液,且t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题目】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 | A+B | A+C | B+C | B+D |
现象 | 溶液变红 | 溶液变红 | 产生沉淀 | 产生气体 |
(1)配酞试液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题目】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加热时,过氧化钠(Na2O2)能与木炭发生化学反应”。他们决定探究Na2O2与木炭反应的产物。
(猜想与假设)木炭与Na2O2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O、CO2、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 碱性的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 氧化钠(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 氯化钯(PdCl2)溶液能检验CO的存在,向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序号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检查装置气密性。向玻璃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和过量木炭粉的混合物。打开弹簧夹a、b,关闭c,从装置左端通一段时间N2。 | A中无明显变化,B中有大量气泡冒出。 | 气密性良好。 |
② | 关闭a,点燃酒精灯。 | 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花,________________。 | 产物中没有CO2。 |
③ | 打开c,关闭b。 | C中Pd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 打开a,继续通N2,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N2。取出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通入石灰水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物中有Na2CO3。 |
(解释与结论)
(1)检验第4种物质存在的实验方案:取出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则第4种物质存在。
(2)Na2O2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操作④中若不通入N2,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