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WKroto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60, 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目前,人们对C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______。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C60是由______(填 “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______元素。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石墨烯结构的是______(填标号)。
【答案】硬度大(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分子 K、C或钾、碳 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合理答案均可) A
【解析】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的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3)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钾、碳元素。
(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故石墨烯透光率好。
(6)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故选A。
【题目】下面是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C.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②),实验之前一定要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进行猜想)a.装置漏气;b.______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_______……
(4)有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1)、用铁在潮温空气中生锈的反应来消耗瓶中氧气,设计如图3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NaCl溶液、碳粉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 实验后 | ||
测量项目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 物)和导管的容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体积/mL | 80.0 | 126.0 | 54.5 |
(交流表达)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题目】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用下面所示装置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倒扣的量筒内装满水,分别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 H2O2的溶液的浓度 | H2O2溶液的体积 | 2%FeCl3溶液的体积(mL) | 反应的时间(min) | 生成O2的体的体积(mL) |
1 | 5% | 20 | 3 | 1 | 待测V1 |
2 | 10% | 20 | 3 | X | 待测V2 |
有关该实验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表中x未待测的物理量
B. 如果俯视读数,会导致的测量值偏大
C. 该实验方案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D. 通过观察锥形瓶中冒气泡的速率和量筒内水下降速率,可以粗略判断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