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 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质量 /g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 | m | 58.4 | 82.6 | 107.6 |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 g。
(2)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 ▲ 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初中常见的3种元素X、Y和Z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 X | Y | Z |
相关 信息 | 其单质甲是 一种清洁能源 | 地壳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 | 其一种单质是天然 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1)甲的化学式是 ▲ 。
(2)ZY2可与Z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下列关于X2Y 和 X3Y+ 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B.Y的质量分数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X2Y不显电性
(4)A、B、C是由上述3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由Ca、Y和Z 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G的化学式是 ▲ 。
②若A中不含X元素,则A的化学式是 ▲ 。
③若A中不含Z元素,且C→A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则C→A的化学方程式
是 ▲ 。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填字母序号)。
A.铜质奖牌 B.铜导线 C.铜火锅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A~D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 (填字母序号)。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3年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 ▲ 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PM2.5 D.氧气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 |||||||||||||||
| |||||||||||||||
| |||||||||||||||
| |||||||||||||||
| |||||||||||||||
|
| ||||||||||||||
|
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E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
③G烧杯中 ▲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 ;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一个镁离子 ▲ ; ②-2价的氧元素 ▲ ;
③两个铁原子 ▲ ; ④空气中最多的物质的构成微粒 ▲ 。
(2)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
|
|
|
|
|
|
①尿素由 ▲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 。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