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答案 C
解析 从服装样式包含的寓意思考。
1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 是否符合时代潮流,决定了某项事业是否会取得成功。
13.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
‘皇帝万岁万万岁’,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 )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答案 B
解析 农民阿Q对辛亥革命存在极大误解,这正好说明其群众基础太弱。
1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 )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
B.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
D.愿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资产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对列强抱有幻想。
11.武昌起义后出现“南北议和”的根源是 ( )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破坏革命 B.湖北军政府中混入了立宪派和旧官僚
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 D
解析 南北议和是一种妥协行为。
10.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 B.包括革命、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D.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解析 从掌握实权的黎元洪、汤化龙等人的阶级属性思考。
9.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精神条件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解析 从兴办实业、编练新军、选派留学生等后期洋务(“新政”)的客观效果看。
8.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D.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解析 从背景和目的思考。
7.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相比,二者的根本缺陷都在于 ( )
A.都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 B.都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C.都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都是应付危局的权宜之计
解析 从目的和内容上看二者的缺陷,B项只是二者在性质上相同点。
6.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起义工兵的幼稚无知
C.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
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解析 革命党人把革命成果送给旧官僚,这是阶级局限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