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习第3段。

1.内容回顾

①“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②“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2.指点与答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28.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近代环保之父”,代表作《沙郡岁月》《野生动物管理》等。

★唐·刘皂《渡桑干》           ★唐·宋之问《渡汉江》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思咸阳。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崔颢《长干曲》           ★唐·李贺《南园》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停船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唐·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诗经·小雅·小弁》          ★唐·卢纶《长安春望》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代·韦庄《菩萨蛮》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英·雪莱《西风颂》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五代·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元·何中《辛亥元夕》            ★唐·齐己《早梅》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  441030  441038  441044  441048  441054  441056  441060  441066  441068  441074  441080  441084  441086  441090  441096  441098  441104  441108  441110  441114  441116  441120  441122  441124  441125  441126  441128  441129  441130  441132  441134  441138  441140  441144  441146  441150  441156  441158  441164  441168  441170  441174  441180  441186  441188  441194  441198  441200  441206  441210  441216  441224  447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