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复习第4段
朗诵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何可胜道也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3.学生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先背第4段,然后齐背第1至4段。
(三)复习第3段。
1.内容回顾
①“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②“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2.指点与答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二)复习第2段。
①“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
③“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
④“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
⑤“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
⑥“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
⑦“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2.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3.指点与答疑。
①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个的肯定意味要多一点。
②末句太长,有的选本断为两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不得极夫游之乐”是“随以止”的结果。“极夫游之乐”与上文“其见愈奇”相照应。
(一)复习第1段。
1.诵读思考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②“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③“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④“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
①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②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
28.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近代环保之父”,代表作《沙郡岁月》《野生动物管理》等。
★唐·刘皂《渡桑干》 ★唐·宋之问《渡汉江》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思咸阳。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崔颢《长干曲》 ★唐·李贺《南园》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停船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唐·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诗经·小雅·小弁》 ★唐·卢纶《长安春望》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代·韦庄《菩萨蛮》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英·雪莱《西风颂》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五代·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元·何中《辛亥元夕》 ★唐·齐己《早梅》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今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
26.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有《苏东坡集》。唐宋八大家 ” --散文; 苏黄” --诗; “苏辛” --词;“宋四家” --书法。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轼、苏辙。
25.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
24. 高建群,陕西临潼人,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等。
23.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沉沦》《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沉沦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