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全文共15自然段,第13和第14两个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道理。(4分)
六、(15分)
17.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4分)
16.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9分)
(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4分)
(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5分)
15.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4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体貌魁梧,年轻力壮时,侠肝义胆,但得不到乡人的理解,于是发愤读书,步入仕途。
B.李?弃暗投明,契丹人找到真凭实据并多次审问时,他又能义正词严,不屈不挠,最终渡过了难关。
C.作为地方长官,李?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治理和减轻人民的负担。对未做官的同族亲戚安排照顾也很周到。
D.李?言谈善于就近取譬,明白晓畅且切近情理,皇帝都会认真听取。他与韩熙载对话时,就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7分)
10.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能分别表明李?“刚毅”“深沉有城府”的特点一项是
A. ?气色不挠,卒宽之 ?诱邑人发其巢穴
B. ?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 人有难必救,有恩必报
C. ?独拜迎于路 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
D. 为冯玉、李彦韬所排 ?知其诈,因请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帝蒙尘而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而?知其诈,因请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 其魁一即县佐史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 人主为之耸听 为君翻作《琵琶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无状,负陛下 负:辜负
B. ?即署摄本邑主湖 摄:代理
C. 若江东相我 相:让……做宰相
D. 在淮上被病求先归 被:表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