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1)0.25 (2)长木板对小车存在摩擦力,将木板左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83921[举报]
(10分)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
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
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
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
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L=26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某同学先后用两种方式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
①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1”挡测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表盘指针如图一甲所示,可读得该待测电阻的阻值Rx= Ω.
②他再用如图一乙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某次测量时两个电表的指针如图所示,由两电表示数可算得待测电阻的阻值Rx= Ω(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③根据这两个测量值,可估算出图乙中电流表的内阻约为 Ω.由此可知:采用如图乙的电路测量较小阻值的电阻时,电流表的内阻对测量值的影响 (填“很大”或“很小”).
(2)用图二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①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 (填“远离”或“靠近”)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能单独在长木板上做 运动.
②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 法.
③保持小车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二乙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这个加速度值a= m/s2.
④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如图二丙的a-m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物体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他的图象在如图二丁中画出a-
图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1”挡测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表盘指针如图一甲所示,可读得该待测电阻的阻值Rx=
②他再用如图一乙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某次测量时两个电表的指针如图所示,由两电表示数可算得待测电阻的阻值Rx=
③根据这两个测量值,可估算出图乙中电流表的内阻约为
(2)用图二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①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
②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必须采用
③保持小车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二乙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这个加速度值a=
④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如图二丙的a-m图象,为了更直观描述物体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他的图象在如图二丁中画出a-
1 | m |
如图装置,AB段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动摩擦因数μ1为0.25,BC、CE段光滑,CD为一光滑的圆形轨道,半径R=0.32m,物体在C点能顺利进出圆形轨道而不损失机械能.EF为一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2为0.2.现从AB面上距地面H处轻轻放上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物块经过CD轨道后滑向传送带.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现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求①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②第一次经过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物体仍从H=2.7m处释放,试计算说明物体能否两次通过最高点D?若能通过,请计算第二次通过最高点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可在释放物块前预先调节.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从释放到第二次进入圆轨道过程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和各接触面摩擦至少要产生多少热量才能保证物体能够两次到达D点?
(4)现将传送带速度调节至一足够大速度值,将物体从AB某处释放后,第10次进入圆轨道时仍不脱离圆轨道,试分析释放物块的高度有何要求?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现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求①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②第一次经过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物体仍从H=2.7m处释放,试计算说明物体能否两次通过最高点D?若能通过,请计算第二次通过最高点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可在释放物块前预先调节.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从释放到第二次进入圆轨道过程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和各接触面摩擦至少要产生多少热量才能保证物体能够两次到达D点?
(4)现将传送带速度调节至一足够大速度值,将物体从AB某处释放后,第10次进入圆轨道时仍不脱离圆轨道,试分析释放物块的高度有何要求?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间关系”的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由纸带求得.
(1)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为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
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3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间定量关系是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4,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4)若实验中将小车换成滑块,将木板水平放置可测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测出动摩擦因数μ,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为
3.0
3.0
m/s2;(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
1 |
m |
a=
1 |
2m |
a=
;1 |
2m |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4,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次 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小车加速度a/m?s-2 | 1.90 | 1.72 | 1.49 | 1.25 | 1.00 | 0.75 | 0.50 | 0.30 | ||
小车质量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
|
4.00 | 3.50 | 3.00 | 2.5 | 2.00 | 1.40 | 1.00 | 0.60 |
砂和砂桶质量、木块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
砂和砂桶质量、木块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
;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比真实值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