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唐诗的繁荣
(1)唐代诗繁荣的原因:一是,大唐帝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开放和多元的文化;二是,统治者的重视和倡导,及科举制度的确立;三是,社会环境的变动,太平盛世的安乐给初唐和盛唐的诗人带来诗歌的灵感;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的唐朝也造就了一批伟大的诗人。四是,民族交往和融合、中外交往频繁。五是,诗体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2)唐诗的特点:唐诗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3)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流派:第一阶段:初唐时期 ,其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其后陈子昂提出的诗歌改革,更为以后唐的发展和繁荣打好了基础。
第二阶段:盛唐时期,这期间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欣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得到英雄气概等。盛唐诗歌: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正是他们,把唐诗推上了一个巅峰。李白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安史之乱后,杜甫写出《北征》、“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人民的伟大诗篇,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雄浑激壮,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第三阶段:中唐时期,一派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继承并发扬李白豪放和杜甫沉雄的传统,开创了奇险生新的风格。另一派以白居易、元缜为主,他们平易通俗的语言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传统而加以发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代表了当时现实主义的流派。另外还有以柳宗元和刘禹锡,刘在当时有诗豪之称,其诗雄浑苍迈,尤多感慨讽刺之诗,七绝为当时之最。柳宗元以五古山水诗为最。
第四阶段: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势衰微动乱,诗有深沉的感伤情调,向着华艳纤巧的方向发展。这时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杜牧、许浑是其代表。另一派以李商隐为代表,他在艺术上继承了杜甫的七律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浓艳色彩,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从而达到了唐诗的新高峰。
[高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