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洋务运动
55.(1994年全国)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56.(1999上海)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②都引
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57.(2000广东)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58.(2000全国)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
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B.毕业生不在清政府中任职
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
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
59.(2001全国春)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60.(2002江苏、河南)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1.(2002广东)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
A.航运业 B.采矿业 C.冶铁业
D.纺织业
62.(2003广西)“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以上言论出自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封建顽固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洋务派
63.(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64.(2003江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65.(2004江苏)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66.(2004全国Ⅰ)下列关于近代上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第一个租界建于上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工业最早创建于上海
C.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在上海
D.是19世纪中国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
67.(2005广东)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68.(2005江苏)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69.(2005全国Ⅲ)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
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70.(2005天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71.(2006广东)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
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倍,
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72.(2007上海)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
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73.(2000北京春)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兴起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74.(2002 北京、内蒙、安徽)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
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
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5.(2002 北京、内蒙、安徽)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制
76.(2004天津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
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77.(2004辽宁、广东综合
)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
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想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潮的推动
78.(2004辽宁、广东)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79.(05江苏)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80.(2006江苏)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1.(2006广东)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82.(2007江苏)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83.(2007广东)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
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若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84.(2007北京)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工业体系比较完
整 ③纺织和面粉的增长最快 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5.(2007广东)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86.(2007天津)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
洋式鞋,短胡两撤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
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甲午中日战争
87.(2000北京春)《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88.(2002北京)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修筑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89.(2002上海)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俄、德
B.德、英
C.英、美 D.美、德
90.(2003广西)《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
91.(2003广西)在《马关条约》的下列内容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需求的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92.(2003全国)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反映了
①列强在华争
夺趋于白热化 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 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 ④日本无力
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3.(2004全国Ⅲ)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94.(2004上海)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
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 --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
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95.(2004上海)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96.(2004广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长期被日本占据
97.(06全国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98.(2007广东)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9.(2007上海)《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
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戊戌变法
100.(1996全国)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01.(97全国)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102.(1998年全国)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变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03.(2000全国Ⅱ)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104.(01全国)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105.(2002全国)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106.(2002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狂。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107.(2002全国)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
108.(2003全国)1895年,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救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109.(2003全国)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110.(2003全国)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111.(2004江苏)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112.(2004上海)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
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13.(2004上海)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
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升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14.(2005全国Ⅱ)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义》发表在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115.(2005年广东)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116.(2005全国Ⅲ)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举考试
117.(05全国)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18.(2005年上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
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司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119.(2006重庆)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120.(2006重庆)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
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121.(2006重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22.(2006天津)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之争者,而在
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3.(2006江苏)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
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
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24.(2006上海)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
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125.(2007上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
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
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26.(1995全国)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127.(1999全国)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
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谋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
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8.(2004广西)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
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C.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
129.(2005北京春)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支付高额赔款
B.划定使馆区
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D.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
130.(2006全国Ⅰ)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132. (2007全国I) 某图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