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天津37)(28分)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2分)
答: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答: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7分)
答: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