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盐析的方法从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B.实验室配制Fe(OH)3。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C.从含有FeCl2、CuCl2的废液中回收Cu,可在废液中加盐酸调节其pH=1,用铜和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当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表示铜已全部析出
D.检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在纤维素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L 1mol·L-1叫NaOH溶液,再加入5 mL1 mol·L-1叫CuSO4溶液,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9.25℃,将pH=a的CH3COOH溶液Va mL与pH=12的NaOH 溶液V b mL混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a=V b,且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则a>2
B.若a=2,混合后溶液pH=7,则混合后V总 >2Vb.
C.若a=2,混合后溶液pH<7,则Va一定大于Vb
D.若Va=Vb,a=2,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为: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
B.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MgCl2溶液: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人少量CO2:
7.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6 g O2与O2混合物中所含电子数为8NA
B.6 g SiO2晶体中硅氧共价键数为0.4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H3OH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0.5 NA
D.0.1 mol13C18O中所含中子数为1.7 NA
6.棒碳是一种新发现的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若其分子中含有交替连接的碳碳单键和三键,且每个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棒碳是乙炔加聚反应的产物
B.棒碳分子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C.常温下,棒碳是一种气态物质
D.棒碳与乙炔互为同系物
5.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
4.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3.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有大量的代谢产物积累
B.只要培养基中存在乳糖,大肠杆菌就会合成乳糖酶
C.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都是自养需氧型
2.由于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
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是指利用细胞内的DNA可与外源性DNA
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能翻译成多肽
B.细胞内所有的基因都要表达,但在表达的时间上各不相同
C.细胞内的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利用“基因靶向”技术实现DNA重组时需要限制性内切酶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质不再流动
B.有的动物细胞内的ATP可能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
C.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能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使多种反应互不干扰
D.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小体释放出的化学递质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