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为监测并分析湖泊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制定应对措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一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读图回答19-20题。
17.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16.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5.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③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据此完成16-18题。
14.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
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
13.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热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T<150 B.50<T<100 C.150<T<200 D.50<T<150
1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10.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11-13题。
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