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回答12-13题。
10.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8.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图5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9-11题。
7.在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河流 B.湖泊
C.交通线 D.山脉
6.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图4示意某区域,回答7--8题。
5.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4.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O月
图3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5-6题。
3.导致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块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图2示意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