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据此完成4-7题。

4.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的性质为()

A.气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锋面气旋

5.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流域面积广②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③支流多④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正常年份下列河流上的水文站进入汛期的顺序是()

①湘江②沅江③汉水④西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7.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解析 第4题,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的降水主要是由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第5题,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既与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为原因有关。第6题,正常年份,我国雨带在夏季自南向北推进,故而位置偏南的河流先进入汛期。第7题,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一方面能提高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另一方面,防止河床抬高而造成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答案 4.D 5.D 6.C 7.C

21.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解析 本题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自然条件入手,分析探讨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解题时首先应分析该图的隐含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其南缘为高大的昆仑山脉,由于该地区极度干旱,河流水源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水自山口自南向北流出,因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故形成平行状水系。由于冰雪融水不大而且季节性差异大,从总体上看,河流流量不丰,加之蒸发、下渗及农业用水,河流流量急剧减少,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而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则应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答案 (1)南北

(2)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多属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众多河流出山口后顺势北流,流程又不长,故呈平行状;由于河流均流向干旱的沙漠地区,流量季节差异大,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不长便消失在沙漠之中。

(3)西汉时期这里的居民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营造出片片绿洲,加上中央政府的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富庶之地。

(4)唐宋盛世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了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水源逐渐枯竭,再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

 0  234912  234920  234926  234930  234936  234938  234942  234948  234950  234956  234962  234966  234968  234972  234978  234980  234986  234990  234992  234996  234998  235002  235004  235006  235007  235008  235010  235011  235012  235014  235016  235020  235022  235026  235028  235032  235038  235040  235046  235050  235052  235056  235062  235068  235070  235076  235080  235082  235088  235092  235098  235106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