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
一单元后,做了如右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发现
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请你参
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有关物质的颜色CuO粉末:黑色,Cu2O粉末:红色
(2)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十H2SO4 = CuSO4+H2O
Cu2O+H2SO4 = CuSO4+Cu+H2O
[猜想与实验]
(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一种物质,请猜想它的成分,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测。
猜想 |
简单实验方案 |
现象 |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
|
|
|
|
(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计算进行判断。下列数据不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是( )
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 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
C.通入CO的质量 D.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
25.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 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
所选试剂 |
判别方法 |
方法一 |
锌 |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
方法二 |
|
|
方法三 |
|
|
(2)物理方法 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
判断方法: 。
23.我省具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以从海水中提取
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碘及用途广泛
的金属镁,其制取金属镁工艺流程如下:
|
|||
|
|||
|
|
|
|
|
熔融MgCl2 Mg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 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操作甲的名称是
(4)小李观察到老师每次拿镁条来做实验时,镁条表面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用砂布擦去才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他请教老师后知道,这层“外衣”是镁条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一种化合物。他猜想,可能是MgO,也可能是Mg(OH)2,老师引导他分析,该“外衣”不可能是MgO,原因是
(5)小李收集了一些干燥的该“外衣”,放入一个与空气、其他物质相隔绝的容器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入装有干燥剂(只吸收水分,不产生新的气体)的干燥管和装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结果,干燥管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①该“外衣”不可能是Mg(OH)2, 原因是(不能只答实验现象)
②组成该“外衣”的所有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③参加反应生成该”外衣”的所有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