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6-14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收集一瓶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6-15
(1)
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烧杯、量筒。
(2)
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
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______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34.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
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Ⅱ: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Ⅲ: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
(3)
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五、计算题(本大题含2小题,共8分)
35.(3分)过氧化氢溶液在存放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右图为实验室保存的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某小组同学为了解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取5g该溶液共制得0.64g氧气。试分析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已经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