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柴草、麦杆着火用水泼灭
B. 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C.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扑灭
D. 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帽盖灭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5.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都有水生成 B.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C.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都属于置换反应
4.交通警察通常用重铬酸钾试剂测试司机是否酒后开车。重铬酸钾的化学式是K2Cr2O7, 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A.+5 B.+6 C.+7 D.+3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燃烧木炭
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D.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2.臭氧(O3)在距地面10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以下第1-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
C.冬天烧炭烤火 D. 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
15.有一表面被氧化的镁条3.2g跟54.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计算:
(1)镁条中单质镁有多少克?
(2)镁条中被氧化的镁占全部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4.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成人每日铝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炸油条时需在面粉中加水、明矾[KAl(SO4)3·12H2O]及辅料(纯碱和盐等)。炸熟的1000g油条中含面粉660克、水330克、明矾2.65克,其余是辅料。若某成人每天早餐食用油条100 g,请通过计算回答该人每天摄入的铝元素的质量是否已超过安全摄入量(精确到0.0001 g)。
13.1999年,曾使用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这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 性能,根据同样的理由,石墨还可用于制作 。导电; 干电池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