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 B.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 C. 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 D. 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03653[举报]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中包含着许多化学内容.
(1)现如今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________(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等.
(2)米、面的主要成分都是由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超市货架上的食盐品种丰富,有锌盐、钙盐、硒盐、加碘盐等等.这些食盐中含的锌、
钙、硒、碘等是指(填:单质、原子或元素)________.
(4)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________(填一种调味品)除去.
(5)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6)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其目的是________,防止食品发生________而变质.
(7)茶叶、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8)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________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9)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他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的含量.(相对原子质量:Na-23 Cl-35.5 Ag-108)
[查资料]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
[实验过程]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5.74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Ⅱ、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与其包装上的标注的含量是否相符
[应用]最近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
A、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6、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包含着许多化学内容:
(1)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
CH4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等.
(2)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3)超市货架上的食盐品种丰富,有锌盐、钙盐、硒盐、加碘盐等等.这些食盐中含的锌、钙、硒、碘等是指(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元素

(4)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
醋酸
(填一种调味品名称)除去.
(5)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6)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其目的是
隔绝空气
,从而防止食品变质.
(7)茶叶、膨化食品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①
N2
;②
CO2
等.
(8)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B
.A.炭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
(9)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小明发现某味精包
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他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的含量.
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
实验过程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5.74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漏斗

Ⅱ、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与其包装上标注的含量是否相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了延缓蛋糕等食品的氧化,生产厂家在包装袋中加入了一种除氧剂.该除氧剂是一种或两种常见单质的粉末状固体,未变质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褐色.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确定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①: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假设②: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假设③: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和活性铁粉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将一包未变质的除氧剂分成两份,一份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且出现紫红色固体,说明假设
 
一定是不正确的;另一份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且一段时间后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假设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1)为了验证该除氧剂是否含有活性铁粉,可以采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凡是能与氧气反应的固体物质均可作为食品的除氧剂
B.该除氧剂可用于牛奶、果汁等饮料的保鲜
C.米饭、蛋糕等食品的腐败变质属于缓慢氧化
D.一些食品中放小包装袋的氧化钙,主要是利用其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拓展:
(1)若某除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由于铁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用Fe2O3?3H2O表示),从而达到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
①生成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已知该除氧剂含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 g,则该除氧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
 
g.
(2)我们日常使用的铁制品容易发生锈蚀.请说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