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下学期抽样测试
化学试卷2007.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4页,第II卷5至9页。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
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毛发水、颜料、水、盐等兑制“酱油”
B.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C.用工业石蜡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
D.用淀粉、奶香精掺和成“奶粉”
2.下列食品富含油脂的是
A.苹果 B.白糖 C.大米 D.动物油
3.下列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该元素的化合价
4.下列可用于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分的物质是
A.氯化钙 B.炭粉 C.铁粉 D.生石灰
5.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6.用硬水洗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下列操作一定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光
8.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
B.除去氧气后的水不再会有氧元素
C.“普通水”中含有氮分子
D.“普通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氮气和氧气
9.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为使服装达到防皱、改善手感等效果,在加工中需添加甲醛。但衣物中残留的甲醛超标会损害人体健康。以下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属于有机物
B.新衣服先用水洗可除去残留的甲醛
C.甲醛属于氧化物
D.新衣服有异味可能是甲醛含量超标
10.下列食品显碱性的是
食物
苹果
番茄
牛奶
豆制品
pH
2.4~3.3
4.0~4.4
6.3~6.6
7.4~7.9
A.牛奶 B.苹果 C.豆制品 D.番茄
11.在萝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了
D.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12.欲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采取的方法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基本反应类型
A
足量稀盐酸,过滤
分解反应
B
高温煅烧
复分解反应
C
溶液
足量铜粉,过滤
置换反应
D
氧气,点燃
化合反应
13.世界上每年都有许多家庭不幸发生火灾,如果知道一些防火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可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不在堆满杂草杂物的地点燃放烟花
B.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14.正确的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每年的
A.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
B.开采出来的石油应该经过加热炼制使其得到综合利用
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应禁止使用
16.为了保持载人飞船的太空舱内、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可用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
17.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是
A.用肥皂水区分蒸馏水和自来水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涤纶和羊毛纤维
D.用纯碱区分厨房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
18.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n个氮气分子与n个氧气分子混合后得到气体的分子总数
B.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1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19.食盐、食醋、纯碱和小苏打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做到的是
A.净化生活污水 B.鉴别食盐和纯碱
C.制作膨松的蛋糕 D.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20.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用一种试剂揭穿了这个骗局,这种试剂可能是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锌溶液
21.近两年,国家质检局多次查出一些辣椒酱、番茄酱等含有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人食用后可能致癌。“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丹红一号”属于混合物
B.“苏丹红一号”由30个原子构成
C.“苏丹红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8
D.“苏丹红一号”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2.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A.Fe和Cu B.Fe和Ag C.Ag D. Cu和Ag
23.下列图象与所属实验相符的是
A.稀释NaOH溶液 B.镁在空气中燃烧
C.铁加入稀盐酸 D.熟石灰的溶解度
24.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活泼
B.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
C.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的乳化功能
D.二氧化硫等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25.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蛋白质、无机盐等都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
B.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人体内如果缺少铁元素易患缺铁性贫血
D.熬骨头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26.工业酒精中含有一种能使人失明的物质X,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A.CO B. C. D.
2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铜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镀在某些铁制品表面防止铁生锈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防腐
D.因为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8.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 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29.从六种溶液中,任意取出两种溶液(分别编号为a和b)混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他明显现象,测得混合后溶液pH=l。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数据,对a、b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是HCl,另一种可能是NaOH溶液
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a、b组合可能不止一种
C.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
D.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30.以下验证“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变红色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31~35小题,共26分)
31.(5分)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当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加以补充,如补钙、补锌的保键药剂或加碘食盐等。
(1)上面提到的补钙剂、补锌剂和加碘食盐中的钙、锌、碘是指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碳酸钙可作为补钙剂,虽然它难溶于永,但服用后可转化为可溶性钙盐被人体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服用补钙剂是为了防治______________等病症。为了提高补钙效果,服用这种补钙剂时常需配合
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D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
(3)某补钙剂(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余成分不含钙元素)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该补钙剂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2.(5分)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A.;
B.;
C.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三种原子。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中涉及到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均填化学式)。
(3)从A、B两个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2007年2月5日凌晨,南京某地铁工地发生天然气管道破裂和爆炸事故,造
成附近5400户居民断水、断电、断天然气。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展开讨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下列有关CH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无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请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打开门窗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4)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应注意安全,如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CO中毒。CO虽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用途:①作气体燃料________________;
②用于冶炼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5分)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化学肥料的普遍使用大幅度地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1)某农民向经检测的土壤中施用NH4Cl,这是因为该土壤中主要缺乏________元素。
(2)下图是某同学鉴别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D经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判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其中A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5.(5分)A~G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C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学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36~38小题,共18分)
36.(6分)(1)要组装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还可用下图的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所给仪器中的_________替代(填序号)。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下图的装置经过较长时间仍没有收集满一瓶气体,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7.(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有关CO2的实验时用到了下列装置。
(1)用A装置检验CO2,试剂X为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该装置吸收CO2时,试剂X最好选用_________。
(2)如图B所示,挤压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可看到气球逐渐鼓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设计补充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水”变“汽水”所用的A、B两种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列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化学“魔术”,该“魔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你要怎么演这个“魔术”
观众会看到什么
解释“魔术”中的道理
(4)老师观看了同学们的化学“魔术”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刚和小华所用的试剂中A和C、B和D分别属于同类物质的溶液,则把小刚和小华变完“魔术”后的甲烧杯中的澄清溶液全部注入乙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甲、乙烧杯中的成分。
混合前甲烧杯中的成分
混合前乙烧杯中的成分
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I
II
四、计算题(39~40小题,共6分,要求计算过程要规范,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9.(3分)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的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多少吨?
40.(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瓶久置的盐酸,标签上标示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为测定其实际的溶质质量分数,该同学利用pH测定仪进行了实验:在烧杯中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该盐酸,pH测定仪记录了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如下图所示)。
(1)计算该盐酸实际的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你计算的结果与标签标示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