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物理测试卷
命题学校:武钢三中武汉三中武汉六中 命题教师:程涛 刘建国 王京良
考试时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6 Na-23 Mg-24 AI-27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准确涂写在 答题卡上,同时将第II卷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是两个核反应方程:,其中a,b为一个或多个粒子。关于上述两个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反应①不是裂变 B.a为
,反应①是裂变
C.b为.反应②不是聚变 D.b为
,反应②是聚变
15.教室里的日光灯管发出柔和的白光。关于该白光产生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白光是由灯管内灯丝导电而产生的
B.该白光是由灯管内气体导电而产生的
C.该白光是由灯管内壁荧光物质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D.该白光是由灯管内壁荧光物质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16.关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和“风云二号”气象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只能运行在地球赤道上空
B.“神舟七号”具有更大的加速度
C.“风云二号”具有更大的速度
D.“风云二号”具有更长的运行周期
1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逐渐减小,经时间t物体的速度变为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热量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19.如图所示,A为带电量为Q的圆形金属薄板(图中A板为侧视图),B为质量为m、电荷量大小为q的带负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小球由于电场力而静止在过金属板中心且垂直于金属扳的直线上距板为r的位置,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关于小球所在位置处的场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在位置处场强大小为kQ/r2,方向水平向右
B.小球所在位置处场强大小为kQ/r2,方向水平向左
C.小球所在位置处场强大小为mgtanθ/q,方向水平向左
D.小球所在位置处场强大小为mgtanθ/q,方向水平向右
![]() |
![](http://thumb.zyjl.cn/pic4/docfiles/down/test/down/fc50786874c040e6c6ffb75492b355da.zip/5920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测试卷.files/image019.jpg)
21.右端带有l/4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o水平冲上小车,关于小球此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可能从圆弧轨道上端抛出丙不再回到小车
B.小球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左作平抛运动.
C.小球可能离开小车作自由落体运动.
D.小球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右作平抛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大题,共174分
22、(18分)实验题:
(1) 某同学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计算出的分子直径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来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
(2) 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小灯泡(3V,1.5W) B.电压表(量程3V,内阻20千欧)
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50千欧) D.电流表(量程
E.电流表(量程
G.滑动变阻器(0一l0欧,
I.电键及导线若干
实验中要求拥在小灯泡上的电压从零开始调节且在不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尽可能精确的多测几组对应的U、I值,则:
①上述器材中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_____。(用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表示)
②在下面的方框中作出实验的电路图并在实物图中连线。(注意:实物图中连线不允许交叉)
![]() |
23、(16分)
水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s=
24、(18分)
如图所示,ABC为光滑轨道,其中AB段水平放置,BC段为半径R的圆弧,AB与BC相切于B点。A处有一竖直墙面,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接,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物块恰能与固定在墙上的L形挡板相接触予B处但无挤压。现使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圆弧轨道上距水平轨道高h处的D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球与物块相碰后立即共速但不粘连,物块与L形挡板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也不粘连。(整个过程中,弹簧没有超过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试求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 求小球与物块第一次碰后沿BC上升的最大高
(3) 若R>>h。每次从小球接触物块至物块撞击L形挡板历时均为△t,则小球由D点出发经多长时间第三次通过B点?
25、(20分)
在xOy平面内,x>0的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4T;
x < 0的区域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 = 4.0×10-
q = 2.0×10-
m。已知粒子能以沿着y轴负方向的速度垂直穿过x轴负半轴上的N点,不计粒子重力。求:
(1) 粒子穿过y轴正半轴的位置以及穿过y轴正半轴时速度与y轴的夹角;
(2) x<0区域电场的场强;
(3) 试问粒子能否经过坐标原点O? 若不能,请说明原因;若能,请求出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所经历的时间。
二、选择题:(共48分)
14、B 15、C 16、BD 17、C 18、AD 19、C 20、C 21、BCD
22、实验题:(共18分)
(1)AC (6分) (2)1B (2分) E (2分) G (2分)
2电路图和实物图各3分,见错无分。
![]() |
![](http://pic.1010jiajiao.com/pic4/docfiles/down/test/down/fc50786874c040e6c6ffb75492b355da.zip/5920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测试卷.files/image040.gif)
![]() |
|||
![]() |
|||
23.物块刚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1
得:a=
物块历时t1后与传送带共速,则:
at1=v0+a0t1…………………………………3
得:t1=1s……………………………………4
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
s1=at12/2……………………………………5
得:s1=
故物体此时尚未到达B点,且此后的过程中由于a0<μg,物块将和传送带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设又历时t2到达B点,则:
s-s1=at1t2+a0t22/2…………………………7
得:t2=1s……………………………………8
物体从A到B历时:t=t1+t2=2s…………9
(其它解法酌情给分)
24、(1)小球运动至第一次碰前:
mgh=mv02/2……………………………………………1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v0=(M+m)v1…………………………………………2
碰后压缩弹簧过程中,M、m及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
Epm=(M+m)v12/2……………………………………3
由1、2、3联立解得:
Epm=…………………………………………4
(2)第一次碰后小球向BC轨道运动的初速度即为v1,由机械能守恒得:
…………………………………………5
由1、2、5联立解得:…………6
(3)小球在BC段运动可等效为单摆,其周期为:
T=………………………………………………7
分析得小球第三次通过B点历时为:
t=……………………………………………8
由78联立解得:t=…………………9
25、(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Bqv0=mv02/R…………………………………………
得:R=
过M点做初速度v0的垂线交y轴正方向于P点,则PM=l/cos450
得:PM=
由几何关系得PM为轨迹圆直径,P点即为粒子穿过y轴正半轴的位置
OP=PM sin450=m……………………………
由圆的对称性得此处速度与y轴夹角为θ=450………………
(2)设粒子由P点到N点历时t1,则:
x方向:v0sin450-Eqt1/m=0……………………………………
y方向:v0t1cos450=OP…………………………………………
联立求解,代入数据得:t1=0.1s E=2V/m≈2.82 V/m…
(3)粒子能到达O点…………………………………………………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为:T=2πm/Bq……………………
从M点运动到O点经过的轨迹如图:(略)
经历的时间为:t=T/2+3T/4+2t1………………………………
代入数据得:t=(π/8+0.2)s≈0.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