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一列火车起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站台驶出,一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进行观测,第1节车厢经过他身旁的时间为6s,全部车厢经过他身旁共历时24s,每节车厢长度相等且连续处长度不计,求:
(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2)这过程中最后六秒内有多少节车厢通过他身旁.
(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身旁的时间.
(4)第五节至第十六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

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通过类比得出这列火车车厢的节数.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出最后6s内的位移,从而得出车厢的节数.
(3)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结合第一节车厢通过他身旁的时间,求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身旁的时间.
(4)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五节车厢和前十六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从而得出第五节至第十六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

解答 解:(1)第1节车厢经过他身旁的时间为6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L=\frac{1}{2}a{{t}_{1}}^{2}$,
全部车厢经过他身旁共历时24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s=\frac{1}{2}a{{t}_{2}}^{2}$,
因为t2=4t1,则s=16L,可知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
(2)最后6s内通过的位移$x=s-\frac{1}{2}a{{t}_{3}}^{2}$,因为t3=24-6s=18s,
则$\frac{1}{2}a{{t}_{3}}^{2}$=9L,所以x=7L,
可知最后6s内有7节车厢通过他身旁.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sqrt{2}-1$):($\sqrt{3}-\sqrt{2}$):…($\sqrt{n}-\sqrt{n-1}$),
则第一节车厢和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之比为$1:(4-\sqrt{15})$,
第1节车厢经过他身旁的时间为6s,则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4-4\sqrt{15})$s.
(4)前五节车厢,有:5L=$\frac{1}{2}at{′}^{2}$,
前16节车厢,有:16L=$\frac{1}{2}at{′′}^{2}$,
又$L=\frac{1}{2}a{{t}_{1}}^{2}$,
解得$t′=\sqrt{5}{t}_{1}=6\sqrt{5}s$,t″=4t1=24s,
则第五节至第十六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t=t″-t′=(24-$6\sqrt{5}$)s.
答:(1)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
(2)这过程中最后六秒内有7节车厢通过他身旁.
(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身旁的时间为$(24-4\sqrt{15})$s.
(4)第五节至第十六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4-$6\sqrt{5}$)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D(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②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2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的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A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4}{f}^{2}$.

③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重锤的质量m.试用这些物理量和图2纸带上的数据符号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m(g-$\frac{{s}_{2}-{s}_{1}}{4}{f}^{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