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接交流电压的波形.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0:1,串联在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变压器输出端所接电压表的示数为20$\sqrt{2}$V | |
B. |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100W | |
C. | 变压器输出端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 |
D. | 穿过变压器铁芯的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为$\frac{{20\sqrt{2}}}{n_2}$Wb/s |
分析 根据u-t图象知道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电压表测量的是有效值,根据Em=n$\frac{△∅}{△t}$求解磁通量变化率.
解答 解:A、由图知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20$\sqrt{2}$V,有效值为:U=220V;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变压器输出端所接电压表的示数为22V,故A错误;
B、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串联在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A,故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P=UI=220×1=220W,理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也为220W;故B错误;
C、变压器输入电压的周期为0.02s,故频率为50Hz;变压器不改变电流频率,故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C正确;
D、由Em=n$\frac{△∅}{△t}$得:$\frac{△∅}{△t}$=$\frac{20\sqrt{2}}{{n}_{2}}$Wb/s,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变压器的变压原理,要能够从图象中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明确电压表测量的是有效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 )
A. | 15N、5N、6N | B. | 3N、6N、4N | C. | 1N、2N、10N | D. | 1N、6N、8N |
2.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frac{1}{2}$mv2 | |
B.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frac{1}{2}$mv2 | |
C. |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 |
D. | 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mgh |
1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一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B为轨迹上的一点,虚线是过A、B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平面划分为5个区域.则关于施力物体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 | |
B. | 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 | |
C. | 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 | |
D. | 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①②③⑤区 |
16.如图1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取g=10m/s2.则( )
A. | 物体的质量m=3.0 kg | |
B. |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 | |
C. | 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 J | |
D. | 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overline{P}$=3 W |
20.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圆心为O)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一群具有相同比荷的负离子以相同的速率由P点在纸平面内向不同方向射入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又飞出磁场,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大于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离子的重力)( )
A. | 从Q点飞出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 |
B. | 沿PQ方向射入的离子飞出时偏转角最大 | |
C. | 所有离子飞出磁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 | |
D. |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离子不可能经过圆心O点 |
1.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的y轴和虚线之间除了圆形区域外的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虚线经过Q点(3L,0)且与y轴平行.圆形区域的圆心P的坐标为(2L,0),半径为L.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上某点垂直y轴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
A. | 如果粒子没有经过圆形区域到达了Q点,则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frac{3qBL}{m}$ | |
B. | 如果粒子没有经过圆形区域到达了Q点,则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frac{3qBL}{2m}$ | |
C. | 粒子第一次从P点经过了x轴,则粒子的最小入射速度为vmin=$\frac{\sqrt{3}qBL}{m}$ | |
D. | 粒子第一次从P点经过了x轴,则粒子的最小入射速度为vmin=$\frac{2qB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