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
(1)实验中只有
m远小于M
m远小于M
时,才能近似地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2)在实验中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结果他做出的a-F图象如图2.则乙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补偿小车受到阻力时,木板的倾斜度
偏小
偏小
(选填“偏大”或者“偏小”);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到,甲、乙两车及砝码质量M
M(选填“=”、“>”或者“<”).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采用图象法处理图象,为了比较容易直观地识别加速度a与M的关系,应该作a与
1
M
1
M
的图象.
分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在钩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砂桶重力.
(2)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不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线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F轴上有截距;平衡摩擦力时如果木板垫得过高,过平衡摩擦力,在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线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a-F图象斜率的倒数是小车质量,图象斜率越大,小车质量越小.
(3)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直观,应作出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倒数图象.
解答:解:(1)在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情况下,才能近似地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2)由图象乙可知,a-F图象不过原点,在F轴上有截距,这说明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细线的拉力,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被垫起的高度太小,木板倾角偏小,平衡摩擦力不足引起的.由图象可知,图象乙的斜率小于甲的斜率,则甲车的质量小于乙车的质量,即M<M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与M成反比,与
1
M
成正比,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为了比较容易直观地识别加速度a与M的关系,应该作a与
1
M
的图象.
故答案为:(1)m远小于M;(2)偏小;<;(3)
1
M
点评: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实验中,只有砂桶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桶重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材质相同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③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如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
Mx1
g
2h
═m
2gμx2
Mx1
g
2h
═m
2gμx2

(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Ⅰ)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CD
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Ⅱ)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小车、砝码
小车、砝码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接通电源,
静止释放小车
静止释放小车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增加钩码个数,重复②的操作.
(Ⅲ)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1是传感器与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2
2
-v
 
2
1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拉力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3=
0.600
0.600
,W3=
0.610
0.610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M1/kg |v
 
2
2
-v
 
2
1
|/(m/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长木板上.实验时,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的作用,这时需要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B

A.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B.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D.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2)用一根橡皮筋套住小车,拉至某个位置,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s.其中一次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应选图中的
CD
CD
 段(填AB或CD)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计算结果为v=
0.36
0.36
m/s.
(3)本实验使用的橡皮筋总数是6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并根据数据画出了W-v和W-v2的图象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图象中,
图象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W/W v/m?s-1 v2/m2?s-2
0 0 0
1 0.80 1.21
2 1.10 0.45
3 1.35 1.82
4 1.73 3.00
5 1.73 3.00
6 1.89 3.5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