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 |
B.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 |
C. | 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 |
D. | ${\;}_{7}^{14}$N+${\;}_{2}^{4}$He→${\;}_{8}^{17}$O+${\;}_{1}^{1}$H是核聚变 | |
E. | 氪90(9036Kr)是不稳定的,经过4次β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Zr) |
分析 A、β射线为原子的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的电子,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
B、半衰期的定义理解;
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质量亏损,释放能量;
D、根据聚变的概念,可以判断;
E、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结合β衰变生成电子,从而求出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 解:A、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正确;
B、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故B正确;
C、质子与中子结合时,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故C错误.
D、根据核聚变的概念,则147N+42He→178O+11H不是核聚变,也不是裂变,是人工转变,故D错误;
E、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结合β衰变是电子,则90(9036Kr)→90(9040Zr)+4${\;}_{-1}^{0}$e,故E正确;
故选:ABE.
点评 本题考查3-5的有关理论知识,熟悉课本后不难做出解答,注意影响半衰期的因素,及半衰期适用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科技活动,在探月工程中飞行器成功变轨至关重要.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行器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
A. | 飞行器在B点处点火后,动能增加 | |
B. | 由已知条件不能求出飞行器在Ⅱ轨道上运行周期 | |
C. | 只有万有引力作用下,飞行器在轨道Ⅱ上通过B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在B点的加速度 | |
D. | 飞行器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sqrt{\frac{R}{{g}_{0}}}$ |
16.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 在相同时间内a转过的弧长最长 | |
B. | b的向心加速度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g | |
C. | c在6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frac{π}{2}$ | |
D. | 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2h |
6.在某次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较高的雪坡上滑到某一弧形部位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空中划过一段抛物线后,再落到雪坡上,如图所示,若忽略空气阻力,雪坡的倾角为θ,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运动员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frac{2{v}_{0}tanθ}{g}$ | |
B. | 运动员的落点与起飞点的距离是$\frac{2{{v}^{2}}_{0}sinθ}{gco{s}^{2}θ}$ | |
C. | 运动员落回斜坡时的速度大小是$\frac{{v}_{0}}{cosθ}$ | |
D. | 运动员的落点与起飞点间竖直高度是$\frac{2{{v}^{2}}_{0}ta{n}^{2}θ}{g}$ |
13.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两侧各悬挂一个小铜环,铜环平面与螺线管截面平行.当电键S接通瞬间,关于两铜环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同时向两侧推开 | |
B. | 同时向螺线管靠拢 | |
C. | 一个被推开,一个被吸引,但因电源正负极未知,无法具体判断 | |
D. | 同时被推开或同时向螺线管靠拢,因电源正负极未知,无法具体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