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时:(1)实验前应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cm-10cm,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2)如图1,在实验中所用光的频率为6.0×1014Hz,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5×10-7m,则在P点出现的应是暗条纹.
(3)在某次实验中,用某种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将其中亮纹a记为第1个亮条纹,表示a纹位置(如图2所示)的手轮读数为x=10.295mm,若第1个亮条纹到第7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4.2mm,且知道双缝间距为0.5mm,双缝与光屏间距离为0.5m,则这种单色光的波长为7.0×10-7m.
分析 根据实验原理,单缝与双缝相平行;
当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时,P点出现明条纹,当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P点出现暗条纹;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估读.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x=$\frac{L}{d}$λ去求单色光的波长.
解答 解:(1)单缝和双缝需要互相平行.
(2)频率为f=6.0×1014 Hz的光的波长为:λ=$\frac{c}{f}$=$\frac{3×1{0}^{8}}{6×1{0}^{14}}$=5×10-7m
P到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5×10-7m=1$\frac{1}{2}$λ,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
(3)图中的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10.0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9.5=0.295mm,
最终读数为10.295mm.
干涉条纹的间距△x=$\frac{4.2×1{0}^{-3}}{7-1}$=7.0×10-4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L}{d}$λ得λ=$\frac{d△x}{L}$,
代入数据得,λ=$\frac{0.5×1{0}^{-3}×7.0×1{0}^{-4}}{0.5}$=7.0×10-7m
故答案为:(1)平行;(2)暗; (3)10.295;7.0×10-7.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熟悉该实验的实验装置,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估读;以及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
B. |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m | |
C. |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等于其路程 | |
D. |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小于其路程 |
10.如图所示,电荷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半球面上所有电荷在这半球的球心O处电场强度等于E.两个平面通过同一条直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从半球中分出一部分球面.则所分出的这部分球面上(在“小瓣”上)的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 )
A. | $\frac{{\sqrt{3}}}{2}E$ | B. | $\frac{E}{2}$ | C. | $\frac{E}{3}$ | D. | $\frac{E}{4}$ |
7.如图甲所示,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MN和M′N′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边界的宽度为S,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现让金属线框由距MN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图乙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的v-t图象(其中OA、BC、DE相互平行).已知金属线框的边长为L(L<S)、质量为m,电阻为R,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图象中坐标轴上所标出的字母v1、v2、t1、t2、t3、t4均为已知量,下落过程中bc边始终水平.根据题中所给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是线框全部进入磁场瞬间,t4是线框全部离开磁场瞬间 | |
B. | 从bc边进入磁场起一直到ad边离开磁场为止,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mgS | |
C. | v1的大小可能为$\frac{mgR}{{{B^2}{L^2}}}$ | |
D. | 线框穿出磁场过程中流经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比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流经框横截面的电荷量多 |
4.门锁应用广泛,是大家每天都可以见到的,如图所示为某种锁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的示意图,锁舌表面较光滑,锁舌尖角为a,不计一切摩擦.当弹簧弹力为F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力为$\frac{F}{cosα}$ | B. | 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力为$\frac{F}{sinα}$ | ||
C. | 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力逐渐增大 | D. | 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力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