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 | |
B. | 铀核(${\;}_{92}^{238}$U)衰变为铅核(${\;}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
C. |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
D.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 |
E. |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_{6}^{14}$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_{6}^{14}$C的$\frac{1}{4}$,已知${\;}_{6}^{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
分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最早提出的,衰变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根据半衰期公式判断生物的年代.
解答 解: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最早提出的,故A错误;
B、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衰变方程为:92238U→82206Pb+xα+yβ
则:238=206+4x,解得:x=8,又:92=82+8×2-y,得:y=6,故B正确;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故D错误;
E、由题意知经过了两个半衰期,所以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 掌握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理解衰变的实质和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落到地表的雨滴一般速度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下落的雨滴先加速后减速,故到达地面之前速度不大 | |
B. | 雨滴一直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加速时间较短,故到达地面时速度不大 | |
C. | 下落的雨滴虽然一直加速,但由于加速度较小,故到达地面时速度不大 | |
D. | 由于空气阻力作用,下落的雨滴在到达地面之前已达到一个不大的恒定速度 |
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LMNPQMK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平面在竖直面内,MNPQM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轨道LM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轨道MK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b点、P点在同一水平面上,K点位置比P点低,b点离地高度为2R,a点离地高度为2.5R.若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左侧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不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B.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b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C.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b点之间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D.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以上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轨道运动到K点后做斜上抛运动,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时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
20.“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的主要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假设“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的赤道上进行科学探测和研究,在火星赤道上方还有一个贴近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另一个探测器,科学研究者发现,该探测器每隔时间t0都会出现在“好奇号”的正上方,若火星的自传周期为T,而且旋转方向与该探测器环绕方向一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上的运动可忽略不计,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以上条件可确定的物理量是( )
A. | 可求出探测器的环绕周期 | B. | 可求出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 ||
C. | 火星的质量 | D. | 火星的密度 |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 | |
B. | 静摩擦力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力,滑动摩擦力是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 | |
C. | 在同一地点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不变的 | |
D. | 做实验时,给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它都能正常工作 |
18.关于电荷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Wb是磁通量的单位 | B. | V/m是电场强度的单位 | ||
C. | T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 D. | C是电量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