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只灵敏电流计的电阻.该同学在连好电路后,先把电位器R调到最大;合上开关S1,调节R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Ig,然后合上开关S2,调节电阻箱R1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正好为满偏电流的一半,记下此时电阻箱的示数,即认为电流表的电阻R2就等于R1.①从系统误差的角度看,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应该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②在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测量准确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是:B
A.电源内电阻r B.电位器R的总阻值 C.电源电动势E D.定值电阻R0的阻值.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实验原理是电路中的总电流应保持不变,再根据串并联规律即可求解,分析系统误差时,应明确闭合电键S2后电路的总电阻应变小,通过电流的总电流应变大,再根据串并联规律即可求解.
解答 解:①根据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实验原理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应保持不变,所以电流表半偏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应等于电流表的示数,根据串并联规律可知电流表的内阻Rg应等于电阻箱的阻值R1,则由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可读出电流表的内阻,但实际上,当闭合电键S2后,电流表与电阻箱的并联电阻小于电流表内阻,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将会变大,所以当电流表半偏时,通过电阻箱实际的电流应大于电流表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箱的电阻应小于电流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应小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应该偏小;
②由上分析知,为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应保证这个条件:R≥R1,所以对实验测量准确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电位器R的总阻值.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①偏小.②B.
点评 应明确: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与电压表内阻实验的原理以及系统误差分析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在光纤通讯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 |
B. | 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 |
C. |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 |
D. |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
10.如图1所示,水平轨道Ⅰ、Ⅱ平滑连接于b点.一物体以水平速度v0从a点进入轨道,轨道Ⅰ、Ⅱ的动摩擦因数为不同常数,若物体仅在轨道Ⅱ受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在0到7s内( )
A. | 物体在轨道Ⅰ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比轨道Ⅱ的大 | |
B. | 物体在轨道Ⅰ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F | |
C. | 物体在轨道Ⅰ、Ⅱ受到的摩擦力做功之比为4:1 | |
D. | 物体在轨道Ⅱ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与F做的功之比为3:5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聚变时释放的核能,不断的核聚变,使太阳的质量会不断减小 | |
B. | ${\;}_{53}^{131}$I中有53个质子和131个核子 | |
C. |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光子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 | |
D. |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6eV,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一个14eV的光子后不会被电离 | |
E. | 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14.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M的平衡位置为x=0.2m.则可判断( )
A. | 这两列波不会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 | |
B. | 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 |
C. | 绳上某些质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 |
D. | 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frac{1}{4}$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峰 |
4.如图所示,某玻璃棱镜的顶角为θ,恰为黄光的临界角.当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A上形成彩色光带后,把白光的入射角θ1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在光屏上会观察到( )
A. | A屏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 | B. | 最后在B屏上左边是紫光 | ||
C. | 最后在B屏上右边是紫光 | D. | 最后在B屏上左边是黄光 |
11.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1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矩形线圈与阻值为R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t1到t3这段时间内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 |
B. | 从t3到t4这段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frac{{E}_{0}}{(R+r)ω}$ | |
C. | t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小为$\frac{{E}_{0}}{n}$ | |
D. | t4时刻电阻R的发热功率为$\frac{R{E}_{0}^{2}}{2(R+r)^{2}}$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 | |
B. | 铀核(${\;}_{92}^{238}$U)衰变为铅核(${\;}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
C. |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
D.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 |
E. |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_{6}^{14}$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_{6}^{14}$C的$\frac{1}{4}$,已知${\;}_{6}^{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
9.如图所示,一辆电动拖挂车沿平直路面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车匀速行驶时,车头对车厢的拉力跟车厢对车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
B. | 当车匀速行驶时,车头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与第二节车厢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大小相等 | |
C. | 当车加速行驶时,车头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大于第一节车厢对车头的拉力 | |
D. | 当车匀加速行驶时,两节车厢受到的合力大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