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LMNPQMK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平面在竖直面内,MNPQM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轨道LM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轨道MK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b点、P点在同一水平面上,K点位置比P点低,b点离地高度为2R,a点离地高度为2.5R.若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左侧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不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B.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b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C.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b点之间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 |
D. | 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以上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轨道运动到K点后做斜上抛运动,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时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
分析 小球要能到达K点,必须通过P点,恰好通过P点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P点的临界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从LM上释放的高度,从而判断小球否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解答 解:A、B、C、由于MNPQM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所以小球只要能通过P点,就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2.5R-2R)=$\frac{1}{2}$mv2,解得:v=$\sqrt{gR}$.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则应满足的条件是在P点小球受到的弹力FN≥0,在P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frac{{v}_{p}^{2}}{R}$,解得m$\frac{{v}_{p}^{2}}{R}$-mg≥0,即vP≥$\sqrt{gR}$,又因b点、P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能恰好通过P点,也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故ABC均不正确;
D、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b点,或a、b点之间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不能通过P点,不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故B、C错误;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以上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由于K点位置比P点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小球在K点的速度一定大于零,所以小球沿轨道运动到K点后做斜上抛运动,又因小球做斜上抛运动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故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时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临界条件、斜抛知识的综合,关键掌握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知道斜抛运动最高点速度并不为零,要运用机械能守恒列式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我国云南省某些地方现在仍依靠滑铁索过江,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把滑铁索过江简化成图(乙)的模型:铁索的两个固定点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间的水平距离为L=80m,铁索B点与A点竖直距离为h=8m,铁索的长度为100m,已知一质量M=35kg的学生,背着质量为m=5kg的书包,借助滑轮(滑轮质量不计)从A点静止开始滑到对岸的B点.假设滑轮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12N,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滑到最低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 |
B. | 该同学到达对岸的速度为10m/s | |
C. | 相同体重的两位同学,身高高的同学到达B点的速度大 | |
D. | 若该同学想从B返回A,在B点的初速度只需要10m/s |
14.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M的平衡位置为x=0.2m.则可判断( )
A. | 这两列波不会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 | |
B. | 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 |
C. | 绳上某些质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 |
D. | 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frac{1}{4}$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峰 |
11.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1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矩形线圈与阻值为R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t1到t3这段时间内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 |
B. | 从t3到t4这段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frac{{E}_{0}}{(R+r)ω}$ | |
C. | t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小为$\frac{{E}_{0}}{n}$ | |
D. | t4时刻电阻R的发热功率为$\frac{R{E}_{0}^{2}}{2(R+r)^{2}}$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 | |
B. | 铀核(${\;}_{92}^{238}$U)衰变为铅核(${\;}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
C. |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
D.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 |
E. |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_{6}^{14}$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_{6}^{14}$C的$\frac{1}{4}$,已知${\;}_{6}^{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 | |
B.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 | |
C. |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 |
D.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 |
E. | 由图可知,铯原子核${\;}_{55}^{133}$Cs的比结合能大于铅原子核${\;}_{82}^{208}$Pb的比结合能 |
13.为了研究闪电中的电与摩擦起电中的电有什么异同,1752年6月的一个雷雨天在美国的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进行这一实验的科学家是( )
A. | 库仑 | B. | 安培 | C. | 奥斯特 | D. | 富兰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