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v2= cm/s,v3= cm/s,v4= cm/s,v5= cm/s.
(2)在坐标纸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3)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请问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 (填甲或乙),按照你认为合理的方法求出a= cm/s2.
【答案】(1)16.5;21.5;26.4;31.6;36.7;
(2)如图;
(3)乙,50.11
【解析】解:(1)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1==16.5 cm/s
v2==21.5cm/s
v3==26.4 cm/s
v4==31.6cm/s
v5==36.7cm/s
(2)根据以上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
(3)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有利于减小偶然误差,故乙同学正确;
根据作差法得:a==
=50.11cm/s2.
故答案为:(1)16.5;21.5;26.4;31.6;36.7;
(2)如图;(3)乙,50.11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10分)电池的内阻很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一只2.5Ω的保护电阻R0与电池串联后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①按电路原理图把实物电路补画完整;
②实验中测定出了下列数据:
I/A | 0.10 | 0.15 | 0.17 | 0.23 | 0.25 | 0.30 |
U/V | 1.20 | 1.10 | 1.00 | 0.80 | 1.00 | 0.60 |
请根据数据在图2中坐标图上画出I-U图象.连线时,有一组数据是弃之不用的,原因是
③由I-U图象得出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