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现有甲乙分子模型,把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 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的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d速度恰好为零,(设两分子距离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则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过程中( )A. | 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 |
B. | 乙分子到达b时速度最大,乙分子到达d时加速度最大 | |
C. | 乙分子由a到d的过程,甲乙两个分子的势能可能大于零 | |
D. | 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分析 由图可知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合力,则由力和运动的关系可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分子力做功情况可得出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A、乙分子由a到b在引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b到c,仍是引力,与运动方向相同,仍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a到c过程一直为引力,故分子做加速运动,乙分子到达c时速度最大,故B错误;
C、因设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两分子在a处时分子势能一定大于零;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小量,从a到c的过程中,分子力为引力,做正功,故分子势能减小;从c到d过程中,分子力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增加;故乙分子由a到d的过程,甲乙两个分子的势能可能大于零,故C正确;
D、乙分由a到c的过程中,由于分子力一直做正功,故分子势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势能间的关系,要注意分子间的势能要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做功进行分析,可以类比重力做功进行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 | |
B. | 玻尔原子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滑的实验规律 | |
C. | 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 |
D. |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9.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实物粒子与光子是相同本质的物质 | |
B. | 物质波和光波都不是概率波 | |
C. | 粒子的动量越大,其波动性越易观察 | |
D. | 粒子的动量越小,其波动性越易观察 |
7.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电荷,A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的中垂线上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同一负电荷放在A、B、C三点时( )
A. | 放在A点受力最小,放在B点电势能最大 | |
B. | 放在C点受力最小,放在B点电势能最小 | |
C. | 放在B点受力最小,放在C点电势能最大 | |
D. | 放在A点受力最大,放在C点电势能最大 |
14.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三个等势面中,c点的电势最高 | |
B. | 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方向沿着等势面a的切线方向 | |
C. | 对于P、Q两点,带电粒子通过P点时电势能较大 | |
D. | 由于不知道带电粒子运动的方向,无法比较P、Q两点的动能大小 |
11.如图所示,光滑金属导轨AC、AD固定在水平面内,并处在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以初速度V0从某位置开始在导轨上水平向右运动,最终恰好静止在A点.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构成等边三角形回路,且通过A点的总电荷量为Q.已知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接触电阻值恒为R,其余电阻不计,则( )
A. | 该过程中导体棒做匀减速运动 | |
B. | 当导体棒的速度为$\frac{{v}_{0}}{2}$时,回路中感应电流小于初始时的一半 | |
C. | 开始运动时,导体棒与导轨所构成回路的面积为S=$\frac{QR}{B}$ | |
D. | 该过程中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为$\frac{m{v}_{0}^{2}}{8}$ |
12.开发更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关于核反应${\;}_{1}^{2}$H+${\;}_{1}^{3}$H→${\;}_{2}^{4}$He+${\;}_{0}^{1}$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 |
B. | 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 | |
C. | 该核反应过程没有质量亏损 | |
D. | 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